在浙江基层治理中,一些街道或乡镇干部利用周末时间,走社区,到农村,和居民沟通交流,倾听民众呼声。之所以选在周末,其原因可能在于,只有在周末,很多居民不需要上班,要么居家休息,要么在小区公共场所活动,领导干部才得有更多机会和居民接触。
长兴县雉城街道多年开展、并形成制度的“红色周末”走访活动,就是典型代表。这是雉城街道“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一活动对领导干部都有严格要求,其目的在于了解民众生活,理清群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缓解社会矛盾,增强基层治理能力。
根据雉城街道“红色周末”走访活动相关要求,街道办主要领导每年走访跑遍辖区所有居民区、社区、自然村和小区;街道联居社领导每年走遍联系居社所有小区和居民小组;联居社干部每年走访联系网格的居民不少于2次;居民区主职干部每年走访全村农户不少于2次,社区主职每年走访所有居民小组、联系网格的居民不少于2次;居民区两委干部每年走访联系网格的农户不少于2次,社区两委干部每年走访联系网格的居民不少于2次;党员、组长每周走访联系网格的居民不少于1次。
雉城街道办领导干部在具体落实“红色周末”走访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现有居社党群服务中心、红管家、红色驿站、红色议事厅、文化大礼堂等红色阵地,制定发布群众需求强烈的活动清单,结合“主题党日”“业主开放日”“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创新活动形式,强化基层治理。通过活动开展,比如社情民意调查、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调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特殊人群帮扶、便民服务代办,全面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做实做好关切人民利益的大小事务。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丰富多彩 “红色活动”,真正做到“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和百家亲”,不断提高居民对街道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拉近了官民之间的距离,凝聚了治理合力,加强了街道党员干部同居民群众的鱼水联系。
长兴县基层多年形成制度的“红色周末”走访活动,是对习近平同志多年倡导的“下访工作法”的最好践行,充分体现了党中央要求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早在2004年10月11日,习近平同志就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文章,指出“领导下访是一举多得的有益创举”,是深入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的本质要求,是从源头上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举措,也是加强政府和居民联系的重要途径,更是调查研究社会问题,了解民众需求的重要途径。
以人民为中心,以党建引领为统帅,以制度为保障的“红色周末”走访,主动关心民众,贴心民众,主动为民服务,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体现。“红色周末”走访活动虽然减少了领导干部的休息时间,换来的却是良好的干群关系,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支持和信任,更是平安、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在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创立的“下访工作法”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此为指导的基层治理现代化具体实践,正在浙江各地结合具体实践需要全面开展。比如,县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到联系结对村、社区党组织报到,县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村)党组织报到。民众事务通过沟通协商来解决,社会矛盾通过制度化的渠道解决,彰显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活力。在建设和谐社会、倡导稳定发展的今天,习近平“下访工作法”及其相关思想,在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方面必将体现出更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