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榜样的力量(9)带着学生做科研——访第四届“陆增镛教师奖”获得者韩超副教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9-10浏览次数:11

韩超老师系设计学博士、副教授,2008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并留校任教,2014年被引进至我校艺术学院,现为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我校艺术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任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苏州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与此同时,韩超老师成功申报了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级)——“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成为我校建校以来第一个艺术类国家级社科项目。


    韩超老师共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4篇,其中CSSCI期刊9篇、中文核心期刊3篇,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6项(3项已结题),参加国家级课题2项(排名第三、第四)、教育部项目1项(排名第三)、省级项目1项(排名第二)、主持校级项目2项。 

 



    记者:韩老师,对于您此次获得陆增镛教师奖,您有什么感受?


    韩超:我很感谢学校给予我这样一个平台,这个奖是对我一些科研成果,包括我的教书育人的方法的肯定;其次,我觉得很惭愧,其他一些默默无闻地在研究的老师没有被发现,而我可能被大家看到了我做的东西。我觉得我还要更加努力,不能辜负这个称号。
   
    记者:能够获得这个奖项,相信您一定有独特的教学方法,能和我们说说吗?


    韩超:无论在专业课教学还是思想教育上,我都主张以引导式的教学为主,以学生为主体,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我也会经常带一些真实的学科项目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能让学生干得有劲,也能把最终的成果转化成具体的实践成果。

    记者:那么您平时会带学生参加一些跟学科有关的实践活动吗?


    韩超:我的主要方向是设计伦理,是一种对贫困群体的设计关怀。我经常会带领学生们下乡调研贫困群体的生活现状,他们的表现都很突出,对贫困群体嘘寒问暖,给予他们辅助和关怀,并且没有以一个设计师的姿态或者精英的姿态。在活动前我没有主动提醒学生,也没有让学生主动去做这些事,但是学生们在群体关怀这方面的行为的确让我很感动。我记得有个去年毕业的学生一直跟随我做这个项目,我们一起到浙江一些比较偏远的山区进行考察,也给予了那些民众很多关怀。从他开始选题到获奖,从各个视觉设计的方面,从整体的关怀内容方面,再加上从初稿到成稿以及到最后实物的呈现,包括调研的过程,每个环节我都给予了指导,最后他的作品获得我校优秀毕业作品。
 
    记者: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当自己在平时的科研上会遇到很棘手的问题时会如何解决?


    韩超:
我觉得做科研就像挖井一样,一开始挖的时候你会觉得下面没有水,但是你只要坚持挖下去,把这口井打深,自然就会遇到水了。我的意思就是做事要持之以恒。我觉得人做的事情不会白做,当你在一个领域做七年,并且不断去挖掘它,你就会成为一个专家。科研需要的不仅是探索,而且还要有恒心和毅力,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学术领域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人可能浅尝辄止就放弃了,但是只要坚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不会错误,那就继续把它做下去,最终就会取得一定的成果。


    我一开始涉足设计伦理的时候还是很模糊的,因为我们现在所说的设计伦理很多是漂浮在空中的理论,没有切实落地,我们所说的弱势群体没有具体的表征,所以我就在想单独从贫困群体入手是否合适、是否切合我的伦理研究,于是我先开始调研,之后写了几篇文章,但是当我把我的想法和思想和大家交流时,很多人甚至是学术界的一些大咖他们觉得这个没有什么研究价值。我当时很沮丧,但是我坚信自己的研究直觉和研究的敏感度。


    后来习总书记一直强调精准扶贫,那么我正好把这个理论和我的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并一直研究下去,然后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做了实践,比方说国外有一个叫实际行动组织(原终极技术发展组)一直在帮扶贫困群体,让他们不贫,甚至是给予心灵上的慰藉,给予设计、包括手工艺方面的工作机会。我觉得困难就在于开始不受到别人的重视,别人会觉得走不下去,但是我一直坚持自己的学术敏感度,所以最后取得了一些成绩。

    记者:您觉得传统工艺在现代的传承发展面临着什么挑战?自己在这方面可以做些什么努力?

 

     

    韩超:现在传统工艺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已经不再是传统工艺的温床了。对于我们来说,传统工艺不可能因循守旧,像以前一样按照传统的方式来做。传统工艺必须要改变,产业要升级。首先,它必须要和我们现在创意创业和文化产业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它的附加值,才能把传统技术带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传统工艺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工艺美术、工艺传统、手工艺如何在当代的价值认识和转化。如果不进行转化的话,传统工艺始终是原来的东西,就会和我们的价值观完全脱离了。对于我来说,我只能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和一个倡导人让大家重视传统工艺面临的困境,踊跃参加学会组织的各项研讨、调研、服务等活动,探索古为今用的途径和思路,于此同时,在过程中寻求一些解决它和现在生活之间矛盾的办法。

 
    记者:您平时工作一定很忙,那您是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这两方面的呢?

 

  
    韩超:我的工作非常忙,很多时候东西难以两全,人不可能在一个方面做得好,在另一个方面也做得好,很多时候是要经营的,而生活这方面还是要看每个人怎么去看待。我现在的成绩也离不开我的妻子,我的爱人是个贤内助,能够帮我照顾好家庭,也时常鼓励我,这样我才能坚定地在科研路上走下去,我在内心也十分感谢她。

 

学生记者: 詹鑫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