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在学校即将为跨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之际,外国语学院召开了跨文化研究座谈会。会议由院长梁正宇教授主持,校外事处朱静处长、院党委书记刘险峰以及十余名博士和学术骨干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朱处长介绍了学校六年来的国际化之路。前三年为基础阶段,主要围绕省政府、高等教育正规化做顶层设计。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师生为主角的外事工作大格局。在此基础上,近三年的工作主要是落实阶段。学校的外事工作紧紧围绕学科和专业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接着,朱处长从国家层面、浙江省层面和学校层面介绍了学校设立跨文化研究中心的必要性。就国家层面来讲,我们顺应“一带一路”的大格局,在阿塞拜疆设立孔子学院,这既可促进跨文化国际交流与传播,又能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做出大贡献。从浙江省层面来讲,我省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省份,高度重视跨文化交流。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做大做强俄语学科和专业,同时加大其它语种的研究力度。从学校层面来看,2017年我校的工作要点之一就是建立跨文化研究中心,作为我校新的增长点,该中心不仅为外国语学院服务,更要面向全校服务。他指出,跨文化研究中心的建立,不仅会为文科专业打开一个全新的研究空间,而且会使得每位教师有可能有机会,伴随着自己的发展,和学校、地方乃至国家的发展有意无意地捆绑在一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梁院长在总结朱处长讲话的基础上谈了自己的体会。他表示,学科研究应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学校的跨文化研究计划,唯有这样我们的学科才能发展壮大,个人才能有进步、有成就,翻译研究和翻译硕点建设、申报才能有希望。最后,他希望大家能认领国别研究的课题。
刘书记认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学校的跨文化研究中心的建立,给外国语学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他表示要改变原来被动的角色,在大的外事格局下,主动融入到跨文化研究中来。外国语学院的教师应该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中,找准方向,成为跨文化研究的主体和骨干。
其他老师也就“一带一路”大背景和学校跨文化研究中心的建设各抒己见,献言献策,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此次座谈会给大家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让大家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了解了我校外事工作的格局,给外语人规划了良好的愿景:以学科和专业建设为基础,围绕着跨文化研究中心的建设做足文章,这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提高和学院的进步,更有助学校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通讯员:王学文 曾万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