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上午,我国资深外交官,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宫小生做客我校胡瑗大讲堂,为师生作“中东乱局及巴以冲突”国际形势专题报告。宫小生大使是第一位走进我校的知名外交官,外交官进校园是学校思政工作的创新。报告会由校党委副书记黄建平主持,近2000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宫小生大使从“履新,首次会见阿拉法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过关,穿越生死线”、“遇袭”、“惊心动魄的阿拉法特葬礼”、“拉法”、“李外长访问”、“告别、授勋”等八个方面,结合亲身经历,以大量图片,图文并茂,生动地讲述了巴以冲突、阿拉法特葬礼等鲜为人知的故事,回顾了自己2003年出使巴勒斯坦以来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
讲座一开始,宫大使用自己首次会见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这一特殊事件作为切入点,从“一块土地,两个民族,三大宗教,四次战争,五场谈判”五个方面简洁明了地为我们介绍了巴以冲突以及中东乱局的历史由来。
“在巴区,仇恨从幼儿时就种下了,儿童的心灵中都充满仇恨,这使和平更加艰难。”宫大使介绍道。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手持武器的孩子,无数死于战乱的平民,尸体成堆,等着亲属认领……“我们的学校和他们的学校天壤之别。”在这样的鲜明对比后,宫大使勉励同学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环境和美好时光,不辜负中华民族复兴发展的伟大时代。
战乱冲突给外交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外交官们不仅工作艰苦,甚至面临着生命危险。但宫大使表示:“这是我一生最难忘的经历,直到今天,我特别想说的是,对在巴勒斯坦这段经历我从不后悔,而且从内心里感到幸运。”在世界格局不断演变,国际形势风雨变幻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么一个特殊的位置见证祖国一天天地发展壮大,亲眼见证中国发展崛起的新世界,背靠着强大的祖国,背靠着13亿人民,他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互动环节,宫大使就“阿拉法特的死因”、“中国对于中东问题的态度与立场”以及“美国对中东问题的干预与作用”等问题回答了师生的提问。宫小生认为,中国对于中东问题的态度是符合国际社会形势的,中国一贯坚持通过和平谈判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
整场报告,宫大使不仅对中东问题、形势做了深刻解读,而且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中东文化历史课,使大家对中东问题的复杂性、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对于师生了解世界形势,拓宽国际视野,深入观察中东局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更增强了师生的和平信念。
宫小生现任中国中东问题特使,资深中东问题专家,先后担任中国驻巴勒斯坦民族权利机构办事处主任(大使衔),驻约旦、土耳其大使。宫小生大使在近40年的外交生涯里,长期从事中东问题研究,熟悉中东地区事务,利用自己丰富的外交经验,与有关各方建立了密切友好联系,为促进中国与中东地区的交流,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生记者:蔡乙铭 杨君燕
摄影:马骁 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