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下午,各代表团分组讨论审议“两委”工作报告。
代表们一致认为,党代会工作报告目标明确、主题鲜明、思路清晰、部署精心,客观全面地总结了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绘就了学校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对下一阶段工作做了明确部署。
代表们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就“湖州大学”建设、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学科建设和发展、特色构建、求真学院发展、学校管理、服务地方等事关学校改革发展和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第一代表团由商学院党委、政治学院党总支以及工学院党委的代表组成。代表们围绕早日建成“湖州大学”的主题,各抒己见。代表们认为应加紧有特色、高水平区域性大学的建设步伐,确定目标主线及关键战略,要咬住目标,朝一个方向用力,努力建设集应用型和综合性为一体的大学,同时也应把握住师范这一传统和特色,为实现大学梦助力。在讨论过程中,代表们认为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完善二、三本结构。
第二代表团由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党委、文学院党委的代表组成。代表们认为充分挖掘湖州地方文化底蕴对学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家还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学校竞争力提出了建议,如提高学科建设总体水平,加速应用型学科发展,争取多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并对减缓办学经费的紧张程度提出了建议。
第三代表团由教师教育学院党委、艺术学院党委的代表组成。代表们就人才培养特色提出了建议,学校要更加紧密联系地方基础教育,通过创新获得发展动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大家还提出要从特色教育出发,以“三精”、“多能一专”和“双台”为切入点,创设性提出“六要”、“六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第四代表团由体育学院党委和外国语学院党委的代表组成。代表们对学校提出的战略目标“三步走”,五年初步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区域性大学、十年实现大学更名、十年后努力实现省内有地位、国内有影响表示信心满满。代表们表示要更加重视体育发展,从待遇、平台、感情方面吸引人才,加强学院建设;努力建设专业翻译硕士点,积极培育引进博士,加强专业建设。
第五代表团由理学院党委、信息工程学院党委的代表组成。代表们围绕党代会提出的“教师教育”、“服务地方”两面旗帜展开讨论。在“教师教育”方面,要充分依托师范院校的优势,创新教学模式,同时要重视人才引进,加强管理骨干人员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服务地方”方面,学校要加大宣传理、工科专业力度,以创新项目为平台,整合省内外以及校内各学院资源,创新机制,进一步增强学校综合实力。
第六代表团由生命科学学院党委、求真学院基础部党总支的代表组成。代表们表示学校应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继续保持学校教师教育的优势,在专业学科师资不断凝聚的同时,实现全校性资源共享,力争突破国家级奖项,为建设“湖州大学”添砖加瓦;独立学院管理体制改革,应依靠学校优势,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在全省独立学院中的竞争力,为学校整体发展献力。
第七代表团由医学院党委、附属医院党委代表组成。代表们围绕教务管理方面展开讨论,认为应加强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以适应医学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的紧密合作,实现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的优质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学科建设上,代表们提议要加大对基础医学的投入,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拓展交流的平台,为筹建临床医学院打下坚实基础。
第八代表团由机关第一党总支、后勤服务总公司党总支组成。代表们指出党代会报告为制定学校“十三五”规划搭建了框架,报告最突出的亮点体现在教师教育和服务湖州这两个方面,建议设立专门机构,统筹学校教师教育发展,要提升服务湖州的能力,与地方紧密合作,争取更多支持,要加强师资队伍和学科专业建设,在扩大研究生招生、留学生规模上下功夫,拓展发展空间。后勤服务总公司要为学校中心工作保驾护航,做好本职工作,开源节流,同时要积极争取外部资源来减轻学校负担。
第九代表团由机关第二党总支,图书馆党总支的代表组成。代表们表达了对学校过去五年发展的欣喜之情以及对未来工作的热切期望。代表指出,未来应深入贯彻落实“三步走”战略步骤和“12345”行动纲领,充分发挥教师教育方面的优势,更多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代表们还对学校人才培养、校园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等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各代表团还就“两委”委员候选人建议名单、大会选举办法(草案)、“两委”工作报告决议(草案)和大会选举工作人员名单进行了充分酝酿。
学生记者:曹晓丽 陈 颖 胡逸云 朱雅倩 施远宁 邓 蕾 任 玲 毕蕊媚 李文昕
王天一 方 莉 周梦娇 张思怡 叶绮云 卢 怡 唐 颖 符雅茹 邓方舟
编 辑:彭丹丹 黄美佳
摄 影:校报摄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