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瑗大讲堂※(15)】知名记者罗开富做客胡瑗大讲堂 开讲经济新常态下的机遇与成才(图)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5-26浏览次数:9

    5月25日晚,经济日报原常务副总编辑、中国经济前沿决策顾问中心副理事长罗开富做客我校胡瑗大讲堂。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他仍坚持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经济新常态下的机遇与成才”的精彩报告。讲座由党委副书记黄建平主持。

 

 

    罗老师的报告就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分析当前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二是再叙重走长征路的感人故事,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

 

    他谈道,尽管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趋势放缓,但缓中有稳、缓中有劲、缓中有升。在经济结构上,工业主导在向服务型主导转变,在收入上,农民收入增加,第三产业增速加快。对于同学们关心的就业问题,他坦言今年是大学生毕业人数比较多的一年,就业形势严峻,另外,他特别讲到第一季度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提高,其发展则需要鼓励人们多多消费。面对经济的周期性下行、传统密集型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成长缓慢、消费增长缓慢、过多的落后和高污染产能的现状,同学们任重而道远。而在大家关心的房地产形势方面,罗老师通过城镇居民住房自由率、购房人口年龄阶段的推断,总结出现阶段供求平衡的现状。接着,他着重强调了大众创业,通过插入李克强总理传递的“咖啡信号”,及在经济新旧动力转换时期,国家把创业首次列入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的行为,向同学们发出呼吁,提高自身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第二部分刚开始,罗老师便抛出一个问题:国家政策再好,还是靠谁呢?答案不言而喻,靠自己。“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做人不能依靠其他,要靠真才实学。”罗老师以自己重走长征路的经历向师生们说明他的人生感悟。1984年10月16日罗老师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原路徒步采访,他凭借百折不挠的毅力,终于成为继红军之后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走完原路全程,第一个翻越全部雪山,第一个横穿草地中心沼泽地的记者。罗老师表示,自己“长征”的想法源自老红军们的倾诉,认为没有这些革命先贤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于是就决定到长征路上走走,写写红军们。着眼当今社会,罗老师认为我们大学生应当继承并发扬红军长征那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并像他一般抓住灵感,不畏艰难险阻实现理想,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人家把你当人,你一定不要把自己当回事;人家不把你当回事,你一定要把自己当人。”罗老师的箴言语重心长,“人受苦难多一点,被人看不起一点,可能他就成长地快一点。”“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也要积极适应社会,要有勇气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困难。你们应该坚持大胆创新创业,要有长远的目标,不能将大好青春虚度。”罗老师最后寄语道。

 

    报告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罗老师的报告受益匪浅。“罗开富老师当年在长征采访路上经历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及几次难忘的生死考验,他这种历经磨难、矢志不渝的精神值得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尊敬和学习。罗老师为我们细致分析的经济与就业形势,以及他对我们的谆谆教导与殷殷期盼都是我们湖师院的学生应该铭记在心的。”求真文学系陈启慧如是说。

 

 

学生记者:王丽君  邓方舟
摄  影:马  骁  周  洁  陶  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