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寻迹汉字”团队成果入选国家级平台(图)

发布者:文明网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6-19浏览次数:14

  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精心打造的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简称“语博”)网站和移动端APP同步上线一批多类型多模态的语言文化数字资源。我校“寻迹汉字”团队研发的创新成果——“汉字时光机”成功入选,成为中华优秀汉字文化传承传播的智能新引擎,并受到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部新闻办微言教育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据悉,本次上新资源分列入“语博”7个主体版块,其中“汉字时光机”位于语博的语言智能板块的头条。用户可以通过拍照或手写字形智能识别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等八种字体的古今汉字,深入了解汉字的演变历程。这一创新工具不仅能够让用户探索汉字的“前世今生”,更为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寻迹汉字”团队是信息工程学院祁亨年教授团队指导的研究生科研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包括杨浩、王钊江、林璐、潘羽默、忻秋一、叶佳斌等。团队在近三年的持续研发过程中,通过采集、整理和数据增强构建了千万量级的古文字样本库,基于这一庞大的数据库,借鉴现有的轻量化网络模型架构,设计了一个轻量化八体汉字深度学习识别网络,成功打造了古今八体汉字识别引擎,能够准确识别8000余个常用字的古汉字字体,经浙江省电子信息产品检验研究院检测,综合识别率达到94.2%以上。在近期的考察调研活动中,该成果得到了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田学军一行的高度肯定。用户只需轻触或圈选陌生字,便能迅速获得该字的意义及其演变历程。这一成果不仅展现了技术的力量,更是汉字文化传播的桥梁,让汉字的生命力在数字时代得以延续。

  我校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产教融合,强化社会需求,突出转化运用,构建精准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积极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赋能新质文化生产力。本次“汉字时光机”的推出,是学校智慧教育导学团队在汉字文化传承方面的又一个进步,也是对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实践。

  通讯员:叶佳斌、陈应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