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浙江人”戴杏芬做客我校道德讲堂(图)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3-23浏览次数:20

    “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找到她。”21年的漫长寻找,终于为这句“姐,是姐不?”找到了圆满的答案,也为这段光阴岁月留下了“一辈子要做姐弟”的深厚情谊。

 

 

    3月22日晚,“最美浙江人”戴杏芬做客我校道德讲堂,与2000余名师生共享她的道德故事,将这缕“道德微风”轻轻吹来,让师生直观地感受到道德的价值力量,并在感动中升华自身的道德修养。

 

 

   

    “这是举手之劳,出于本能,我觉得他们需要我的帮助。”1993年的某个夜晚,戴杏芬收留了三个素不相识的异乡人。一顿饭、一盆热水、十元钱的路费,当时微薄的帮助却成为了何荣峰心里一辈子的恩情。“给我寄一封信告诉我他们现在有了着落,我才能安心。”21年前送走他们后,戴杏芬再也没有他们的消息。直到2013年,当时年龄最小的何荣峰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戴杏芬,而他也已经成为了沈阳知名的企业家。

 

 

    “20多年终于让我找到你了。”回想起2013年两人重逢的场景,戴杏芬现场几度哽咽流泪。“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缘分,让我们做一辈子的姐弟。”何荣峰将这份恩情记在心里21年,他将戴杏芬视作亲人,他说,“给你一根针,不要嫌少;给你一锭金,也不要嫌多。”他拿着一张一百万元的支票,一些贵重礼品,来到远隔千里的仙居,向他的大姐报恩。然而,戴杏芬断然拒绝了他的馈赠,她说她深受母亲的影响巨大,母亲收留乞丐给他们遮风挡雨的故事告诉她,“帮助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戴杏芬她赠人滴泉,不求涌报,将这股道德涌流汇聚在社会这片土壤之中。随后,仙居县文明办副主任郑李赞与在场师生一起分享了戴杏芬事迹在仙居传播开后的反响,以及当地对好人好事的一些激励机制。 

 

 

    “她是最平凡却是最伟大的好人,是同学们的榜样。”学生代表来自商学院的汪婉萍表达了自己对戴杏芬事迹的感受。她是道德模范——戴杏芬的“缩影”,她在家乡丽水创办了“暑期免费乡村学堂”,克服办学的种种困难,为孩子们带去了知识与心灵的慰藉。她说,她在默默为他人奉献的同时更是收获了她最宝贵的个人财富,希望能够一直将补习班开设下去,并能在学校里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志愿者,把义务支教工作做的范围更广、内容更细。“奉献可贵”,她这种奋力拼搏、知恩图报与爱心接力的精神为她人生增添了道德的光彩,也感染了身边更多的大学生去践行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道德观察员的原校党委副书记钱坤方表示:“现在我们不缺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是缺正能量。”他说,“道德是受制约的行为规范,为什么如今我们水不敢喝、食品不敢吃甚至呼吸新鲜空气都成了一种奢侈?因为缺少了一种道德规范。”道德观察员虞文清教授在谈到“立德”时表示,践行道德只要肯做,人人都行。在评价戴杏芬的事迹时,虞教授用“助人为乐、无私奉献、自立自强”这三个方面概括了她优秀的道德品质,也向在场的师生传递了“亲德、善德、立德”的道德思想。道德观察员沈晓阳教授在谈到如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时表示,一是重视善行的养成。“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善成德,习惯成自然;二是重视善意的领悟。厚德载物,常怀爱心善心,记得迁爱迁善。

 

 

    讲堂最后,戴杏芬寄语我校学生,“希望大家能做德才兼备的人。”在场的同学也纷纷表达了对听完整场讲座的切身感受,“这个夜晚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喜欢戴阿姨的真实,‘人之初性本善’,希望我们都能带着爱心善心前行。”政治学院江雨芬同学这样说道。

 

 

学生记者:何逸涵  曹晓丽

摄影:校报摄影部


关闭